赓续奋斗、自强不息。10月26日至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手笔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的新发展蓝图,引领14亿中国人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六千多字的五中全会公报,字里行间,彰显的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责任与担当,描绘的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景,标出的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明确方向。认真学习研读公报,其中蕴含的“长线思维”“保持定力”“勇于创新”“奋发有为”等特质,可以作为观察本次全会、理解全会精神的视角。
“长”——长线思维,长远考量
作为一个富有战略眼光的党,我们党总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任务,提出清晰明确的发展目标,引领事业发展。
10月26日上午,五中全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十四五”的五年和“两个一百年”的内在逻辑。“‘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按照“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五中全会在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同时,对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也作出了擘画。“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把5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放到15年中通盘考虑,15年规划又以5年规划为基础来考量设计,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互叠加、环环相扣,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思维和战略性布局。
志向高远,脚踏实地,始终如一。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并把现代化与“小康”这个出自《礼记》的美好词语联系起来,确立了中国的发展目标。而此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200美元。“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这是五中全会的最新宣告。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从1953年开始,中国已经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制定、实施、评估,再制定、再实施、再评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稳扎稳打,像一块块不断向上叠加的里程碑,垒砌起中国发展新高度;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像一棒棒不断向前的接力赛,跑出了一条告别一穷二白、奔向民族复兴的中国道路。
谋定而后动,事业薪火相传。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久久为功所体现出的长线思维、一代代接续奋斗的责任担当,透过五中全会再次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能?这是西方一些人始终困惑的问题。透过这次全会,也许能够让他们对中国的成功密码增添几分感悟,正如一位国外经济学家所感叹的:当中国为了下一代而制订规划的时候,我们的一切计划都是为了下一次选举……
“定”——保持定力,坚定不移
在90后、00后新生代聚集的网络平台上,他们把今年称为提振自己民族自信的新起点,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国家前途的信心。
信心、自信,源于无可争辩的事实。“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我们不仅收获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同时,也收获了精神上的成长。“十三五”时期的成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效,使得我们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制度模式和未来前景更加自信,为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凝聚了共识。
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无论是五中全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七次座谈会,还是五中全会公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的那股自信与定力都深植其中。
面对逆全球化思潮,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求我们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面对一些国家的科技封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从坚持改革开放到坚持科技创新,从坚持扩大内需到坚持重视发展实体经济,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到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通览五中全会公报,“坚持”是里面的高频词,而所有坚持归根结底都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正是我们取得成就之源、开拓未来之本。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正确道路的坚定不移,得以让中国这棵参天大树在风雨历练中巍然不动;而对于全球而言,中国明确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坚定不移谋发展,也将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机遇,为这个动荡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新”——勇于创新,大胆探索
守正与创新并行不悖。
五中全会召开前半个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党中央宣布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而就在几天前闭幕的外滩金融峰会,也释放出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加强金融科技创新的强烈信号。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加强改革创新、科技创新……新,是这个时代的突出气质。
五中全会上,“创新”毫无疑问是最引人关注的特点之一。“创新”一词在公报中出现了15次,并被放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重要位置;同时,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将“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写入其中;10月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正如一些专家所言,全会对创新的强调,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对很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踏上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
全会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宏观、中观、微观提出一系列创新性举措。既有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引领地位,明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首次提出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这样大手笔的创新谋划,也有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这样具体的创新举措……新提法、新要求、新举措,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对于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确保我国发展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
创新,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发挥关键变量作用,成为中国翻越新的历史关口的强大引擎和不竭动力。
“奋”——奋发有为,攻坚克难
历史的指针拨回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字字铿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面对今后五年、十五年的现代化征程,党中央对形势判断冷静清醒,对将面临的风险挑战看得尤为真切。
全会深刻指出,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国内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五中全会点出的问题,每一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提出的五年和远景目标,哪一个都不会自然而然地到来,归根到底都要靠实干苦干、靠开拓进取。
回顾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之路,从来都是一条在挑战中不断淬炼的道路,不论面对何种偏见、唱衰、遏制,我们都始终团结一心、脚步坚实、精神昂扬,一路风雨兼程,一路砥砺奋进。而今迈步从头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代代中国人共同的梦想,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汇聚亿万中国人意愿的纲领性文件的指引,乘势而上,破浪前行!